|
中医“秘方”:止咳要注意寒热对症时间:2025-02-28 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冬春交替时干燥而寒冷,气候变化造成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而咳嗽作为流感常见症状,几乎成为每个家庭都经历过的困扰,“如何快速止咳”也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张思超,为大家带来中医止咳“秘方”。 张思超介绍,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并伴随发热、头痛、流鼻涕等外感表现;而内伤咳嗽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症状,如少气、乏力、水肿等。“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都属于外感咳嗽,由慢性肺心病或心源性疾病导致的咳嗽则属于内伤咳嗽。” 《素问·咳论》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张思超说,有些人一咳嗽就以为是肺出了问题,事实上,五脏六腑都可能是导致咳嗽的“元凶”,比如表现为一紧张或生气就会咳嗽的“肝气犯肺”或“肝火犯肺”、一吃甜食或冷饮就会导致的“脾胃咳”等。 “中医将外感病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即‘六淫’,其中风寒最易导致咳嗽。”张思超介绍,在外邪中,风寒、风热导致的咳嗽特点也是不一样的,风寒咳嗽常表现出痰偏白、流清鼻涕等,而风热咳嗽则表现为嗓子干或痛、吐黄痰等。中医讲求辨证施治,使用中成药治疗咳嗽时一定要对“症”下药。 近几年,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居高不下,有些支原体肺炎患者一到晚上就咳嗽得睡不着觉,对于这种情况,张思超解释这主要与三种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体位因素,夜晚人们平躺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容易积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咳嗽加剧;第二个因素是神经兴奋,由于晚上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引起支气管、气管痉挛现象,导致咳嗽加重;第三个因素则是胃酸返流,晚餐过饱或睡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胃酸反流至食道,刺激咽喉,引发咳嗽。这种情况在平卧时尤为明显。” “中医认为,肺气有宣发和肃降功能,晚上咳嗽易加剧也是‘肺气不下降’的表现。”张思超介绍,枇杷叶可以入肺胃经,有润肺、化痰、降逆、降气的作用。此外,有些患者可能会面临早上咳嗽加剧的情形,这往往是由于“肺气不宣”导致的,可使用苏子叶、荆芥等辛味药物帮助肺气宣发。此外,张思超介绍:“我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用萝卜加点儿橘皮、陈皮煮水喝,有助于缓解咳嗽。”而萝卜皮在五味中属于“辛”,有辣味,有助于发散,因此相比于萝卜芯,使用萝卜皮效果更好。 老百姓常说:“咳嗽不是病,咳起来真‘要命’。”张思超说,咳嗽虽小,却不能忽视,一旦出现咳嗽伴有喘憋、呼吸困难,或咳嗽剧烈、痰中带血,影响正常生活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肺功能。咳嗽时要忌吃过多甜食、凉食或刺激咽喉的辛辣食物,避免咳嗽加剧。“有些患者咳得厉害的时候,偶尔吃些凉的食物会觉得舒服许多,这其实是不利于咳嗽治愈的,尤其是喜欢喝冰咖啡或冰奶茶的年轻人,更要注意。” 咳嗽患者常常面临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窘境。对此,张思超解释:“肺属金,为娇脏,不耐寒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患者需要保持肺部温暖,避免外界寒邪入侵,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适当护住口鼻,少吃凉食。” 张思超介绍,对于一到秋冬就犯咳嗽的患者,还可以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天使用三伏贴等调肺补肺的中医特色疗法。如果肺气偏虚,可以饮用带有黄芪的代茶饮,严重者可以用点人参。“每次使用黄芪10-15g,陈皮6g,煮水或冲泡饮用皆可。”另外,张思超提示,有些患者认为冬季泡脚有助于治疗咳嗽,事实上,泡脚对治疗寒性咳嗽有所助益,患者可用花椒、艾叶煮水泡脚辅助阳气生发,但对于热性咳嗽的患者而言,泡脚作用不大,甚至可能会有副作用,需要谨慎使用。 郑重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乐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