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上一热就起痒疙瘩,怎么办?时间:2024-08-22 常有患者很困惑地问: “一受热身体就起疙瘩,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胆碱能性荨麻疹,这是一种什么病,应该怎么治?” 荨麻疹有哪些类型?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荨麻疹的病因和诱因比较复杂。根据诱发因素,荨麻疹分为自发性荨麻疹(无明确的诱发因素)和诱导性荨麻疹(有明确的诱发因素)。 根据病程,自发性荨麻疹分为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程≤6周)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程>6周)。 根据发病是否与紫外线、冷空气、受热、机械性切力等物理因素有关,诱导性荨麻疹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 物理性荨麻疹包括人工荨麻疹、冷接触性荨麻疹、热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等。 非物理性荨麻疹则包括胆碱能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等。 什么是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在皮肤受到特定刺激时,如运动、受热或情绪激动等,出现的独特反应。 该病具体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直径为1~2毫米的点状风团,风团周围常常伴有红晕。患者会出现刺痛、瘙痒或灼烧感等症状。 治疗方法有哪些? 胆碱能性荨麻疹 总体治疗原则是有效规避诱因 积极对症治疗 有效规避诱因 这对控制荨麻疹十分重要,应尽量避免相应的诱发因素。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降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避免用水温过高的热水洗澡; 避免食用过辣、过烫的食物; 避免情绪过于紧张、激动; 穿着透气的衣服,避免身体过热,使用降温喷雾或湿巾。 积极对症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推荐将二代抗组胺药作为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一线治疗选择。 抗组胺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如瘙痒和红肿。 研究显示,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卢帕他定、地氯雷他定等二代抗组胺药在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更多的证据积累。 通常来说,患者按照常规剂量用药,如果常规剂量治疗1~2周效果不佳,可考虑更换其他种类药物或两种不同的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按常规剂量联合使用,必要时可以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因此要遵医嘱用药。 郑重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乐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文章来源:山东疾控公众号 上一篇牛奶怎么选,牢记这几点!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养生——处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