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式亲子身心健康知识讲座成功举办—读懂孩子有妙招 系统观察放手爱为了关注机关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缓解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使每个家庭都能在幸福祥和的氛围中让孩子们健康成长,8月14日下午,十个家庭相聚龙奥大厦六楼心悦驿站,共同聆听了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王怀莲主任带来的“读懂孩子”——体验式亲子身心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中,王主任深入浅出讲道理、动静结合摆事实、案例分析见效果,将亲子间的那些事娓娓道来。 有效沟通始于耐心倾听 许多家长会被孩子有时出现的不开心、叛逆、封闭、注意力不集中、厌食、疾病等身心状态所困扰;不少家长对孩子生命成长过程抱持诸多担忧,无形中形成苛责的语言加诸孩子身上。于是,一边是父母的喋喋不休,一边是孩子的漫不经心,这样的场景,几乎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问题出在哪里呢?王怀莲主任从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入手,详细分析了背后原因,并认真总结了有效沟通的前提—要学会耐心倾听。现实生活中,父母因为生活、职场的压力而身心疲惫,在面对孩子时,特别是“熊”孩子的种种顽劣时,往往缺乏耐心,不能真正聆听孩子内心里的渴望与需求,造成了彼此间所需与所愿的不匹配,沟通变成了训斥、责罚与抵触、失望。 针对这样的问题,王主任表示,父母通过自身成长不断提升认知,看向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 采取“蹲下去、抱起来”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蹲下去”是平等对话的起点,姿态上的端正;“抱起来”是真爱所为的起点,行为上的实践。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无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被理解与关爱。 正视问题学会系统观察 就如2019年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个不一样、非一般的哪吒,生而为魔又如何?在这部影片里,哪吒父母的所作所为便可视为教科书。当哪吒已然为魔的时候,父母并不是重复事实的加深伤害,而是用了两次善意的谎言去引导他向真向善向美。现实生活中,可能每个孩子都有魔性的一面,父母该如何正视这一问题并有效解决呢?(编者) 讲座过程中,王主任边讲解理论边做技术体验,让父母与孩子都亲身感受到问题产生及其带来的后果。活动现场,应用系统排列技术,临时组建了一个三口之家,“临时”父母相爱的语言让“临时”的孩子满心欢喜,而相互指责的行为却让孩子忧伤难过。带着这种负面的情绪,孩子再去上学时不开心、不想去。 在看似游戏的案例展示中,活生生的事实震撼人心,也带来了十足的说服力。“临时”父母尚且如此,真实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将更加深刻。因此,王主任建议父母在正视孩子的问题时,先系统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从世界万物中,从孩子所在的原生家庭中,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等多维度、多层面去观察孩子。也许孩子问题的根源就在父母及其相互的关系身上。 放手去爱不吝啬赞美 “不给孩子贴标签!”王主任一再提醒家长朋友,不要随随便便给孩子贴各种标签,爱动的孩子不就是多动症,少言的孩子也不是孤独症。她希望父母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之余,更多关注孩子内心的真意,不给成长中的孩子武断地下定义。她建议家长们在面对孩子时,学会放手去爱,给孩子满满的信任与贴切的赞美,助力孩子们身心全面成长,健康快乐地生活。 在表达赞美与欣赏时,王主任认为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及时到位,切忌使用“你真棒”、“真厉害”等宽泛的词语。当孩子做出成绩时,及时地表扬会更强化孩子的行为;当孩子有所进步时,准确地夸奖将让孩子更加明确方向。 讲座开始前,有的孩子带着抵触与不屑的情绪而来,但是,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欢愉,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家长们也疏解了心结,明确了沟通方法,获得了能量。今后,门诊部将本着“服务至上,永在路上”的理念,为广大机关干部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讲座,共建健康龙奥,健康机关,健康济南。 |